close

 

那城市是由許多的小城市所組織架構,而城市中的人們又同時都居住在其中一處裡,有著各自的工作、交談內容成陋習,而我早已忘了這城市擁有的名字。

undefined

 

我們實在接觸太多電視影音、藝文活動、消費廣告及社會新聞,同時也不小心的看了太多的書,那些潛移默化的意識,就跟金田一電視版第一集嫌犯所使用的催眠手法相同,「它」控制了市場,分化了族群;再幫族群內部安上了階級,誘導我們思考、封鎖消息,同時「它們」也建構了眾多的騙局,讓我們自欺欺人的以為知道這世界是如此運行,但我們仍有方法亦或是已經在對抗這個體制進而努力奮鬥的謬思,大學教育即是「它們」部署在教育體制中最不起眼卻偽裝最為成功的陷阱,虛構一個自由空間再實際建造,讓「選擇」進入的男男女女,有更多的時間及身體毫無窒礙的去擁抱、去沉溺在這些思想上的「開放」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
你知道為什麼大部分的軍事基地大門總是要站著衛兵,提著槍帶著盔包著密不透風已經熱到不知道今天幾號的兵,為什麼紀念堂、市政府、市議會、法院等國有建築前的廣場都得闢的又大又深,那即是一種「形式」上的壓迫,從視覺上就先入為主的壓的我們喘不過氣無法抬頭,連聲音都不用,「自然」下意識便得低著頭萎縮起身體害怕小心責難,這種「形式」隨處可見卻被暗地扭曲成本能的呈現,創造出的氛圍成了習慣,就連父母都成了幫凶,他們早已為那理所當然,是應該被教育被塑造的過程,如果我們已經對這些「形式」駕輕就熟不加思索的反應,便把外在壓力分化成心智成熟的理由,堅強、穩定、牢不可破,我愛我自己。

 

 

 

「議題」每個族群存在的價值,也是維繫的關係鏈,所以族群對於單一個體,也就是我、你、他來說並不是存在且唯一的關係,用函數來表示的話就是違反定律的一隊多的概念,這樣的發展看似自然產生,換個方向想也是自由意志的表徵,可實質上真是這樣嗎?

單一款商品是沒辦法獨立銷售的,因為所需要背負的成本對個體來說過於龐大,所以必須製造「議題」再慢慢轉換成「形式」拉攏好加入其他商品去分散成本降低風險。

設計人、資訊人、3C人、建築人、攝影人、部落客、影評人、美食家、彩妝達人、魚干女、ABC、企業家第二代、改車的、宅男、外拍妹、文藝青年、追星族、樂活族、素食主義者、搞樂團的、同性戀的、瘋職業運動的、夜店咖、時尚趴、玩網路遊戲的、戀物癖的,不止這樣,我們還上教堂唱聖歌搞禮拜、買Fixed gear穿梭馬路、去加洲健身,加入俱樂部、學日文聽法文,
喝每朝清宿便,上小巨蛋看演唱會、北美館看展、日韓風、英倫風、嘻哈風、頹廢風、普普風、龐克風、學院風、美式風、維多利亞風、南洋風、極簡風,密密麻麻的型態議題支撐著這些族群,而族群建立的消費市場何其龐大,更無法消滅的是:這樣的市場不是片斷而是連續,也就是說,就算單騎單一環節消失萎靡後,並不影響其他族群市場的維持,因為這建立一對多的概念上,也是消費市場的免死金牌,那是不是這些族群有這麼廣泛的選擇,那不就更難以掌握情緒了嗎?

 

 

 

 

 

其實不然。

 

 

 

更多白目夢:
[白目夢]太刺激了 Chapter  II
[白目夢]他們都不幫我說話

arrow
arrow

    白目夢冒險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